论语语录 【优选48句】
论语语录
1、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2、中国儒家经典
3、《论语里仁篇》中
4、子曰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
5、孔子论语中关于读书的名言:
6、阳货第十七(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,阐发礼乐治国之道)
7、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4、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
8、为政第二(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)
9、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10、八佾第三(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)
11、先进第十一(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)
12、泰伯第八(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)
13、季氏第十六(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,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)
14、篇章目录
15、子路第十三(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)
16、《论语》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,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,至战国前期成书。全书共20篇492章,以语录体为主,叙事体为辅,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,与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并称“四书”,再加上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,总称“四书五经”。
17、《论语》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,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,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、审美、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。《论语》内容涉及政治、教育、文学、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。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,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;孔子去世以后,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,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,因此称为“论”;《论语》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因此称为“语”。清朝赵翼解释说:“语者,圣人之语言,论者,诸儒之讨论也。”其实,“论”又有纂的意思,所谓《论语》,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。现存《论语》20篇,492章,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,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。
18、里仁第四(主要讲仁德的道理)
19、学而第一(主要讲“务本”的道理,引导初学者进入“道德之门”)
20、乡党第十(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,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)
21、公冶长第五(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)
22、忠恕二字可谓是《论语》中的二字名言。
23、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24、子曰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
25、孔子所说的辟世,与其说是归隐,不如说是一种坚守、一种气节。一个人要想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,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关键因素不可或缺,不占天时要占地利,没有地利要有人和。三者都不占,说明时机不到。
26、子罕第九(主要记孔子言论,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,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)
27、颜渊第十二(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,如何为政和处世)
28、宪问第十四(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,以及对古人的评价)
29、子曰: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曾子曰:唯。子出,门人问曰:何谓也?曾子曰: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
30、《论语》在古代有3个版本:《古论》、《鲁论》和《齐论》。现在通行的《论语》是由《鲁论》和《古论》整理形成的版本。
论语语录
31、作为儒家经典的《论语》,其内容博大精深,包罗万象,《论语》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:伦理道德范畴——仁,社会政治范畴——礼,认识方法论范畴——中庸。仁,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,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,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“仁”。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,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,进而明确“中庸”的系统方法论原则。“仁”是《论语》的思想核心。
32、看来,想做一个贤德的人,要“辟”的内容可真不少。但是,无论是“辟世”、“辟地”还是“辟色”、“辟言”,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,即在不得已、不可为的时候再选择“辟”。
33、微子第十八(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、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)
34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35、尧曰第二十(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)
36、《论语》子路篇中孔子这样说“贤者辟世,其次辟地,其次辟色,其次辟言。”
37、子张第十九(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,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)
38、孔子说“贤者辟世”,就是讲在天下无道,不能与之言的时候,贤人就选择了“辟世”,既然不能改变现实但也绝不迷失自我,放弃原则更不会同流合污,陷于泥沼,改变不了现实但可以做好自己。此一国不能与我同道相谋,就转而寻找与自己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国家。不能安天下就先安一隅。虽然孔子讲的是“辟世”,归隐,但儒家积极有为、刚健奋进的思想本色依然浓厚。
39、雍也第六(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)
40、对于孔子来讲,春秋时期各诸侯连年征战,讨伐不断,导致社会陷入一片混乱,春秋五霸“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”。各诸侯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称王称霸,对以德教兴国兴趣不大,也意识不到德教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。这样的大环境、大背景下,孔子的治国之策自然不是最受欢迎的那一个。
41、孔子说:曾参呀!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穿起来。曾子答道:是的。孔子走出去后,其他学生问道:这是什么意思。曾子说: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恕罢了。
42、子绝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43、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44、君子尊贤而容众,嘉善而矜不能。2、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,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
45、述而第七(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)
46、卫灵公第十五(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)
47、主要内容
48、出世也罢,入世也好,只是一种选择,既然是选择,就和当下的环境、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,与有徳人做入世事,遇无道者做出世人。不消极厌世,不违反初衷,不失我本色,以一颗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,二者之间也无需纠结了吧!